
簡單以自己所能掌握的知識聊一下印刷
下列小故事摘自百度百科
畢昇把自己的發明介紹給師弟們。一位師弟說:“《大藏經》5000多卷,雕了13萬塊木板,一間屋子都裝不下,花了多少年心血!如果用師兄的辦法,幾個月就能完成。師兄是怎么想出這么巧妙的辦法的?”“是我的兩個兒子教我的?!碑厱N說?!澳銉鹤??怎么可能呢?他們只會‘過家家’?!?“你說對了!就靠這‘過家家’?!碑厱N笑著說,“清明前,我帶著妻兒回鄉祭祖。有一天,兩個兒子玩過家家,用泥做成了鍋、碗、桌、椅、豬、人,隨心所欲地排來排去。當時我就想,我何不也來玩過家家:用泥刻成單字印章,不就可以隨意排列,排成文章嗎?這不是兒子教我的嗎?” 師兄弟們聽了,也哈哈大笑起來?!暗沁@過家家,誰家孩子都玩過,師兄們都看過,為什么偏偏只有你發明了活字印刷呢?”還是那位小師弟問道。這時老師傅開口說:“在你們師兄弟中,畢昇最有心。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!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?!睅熜值軅兠┤D開。

活字印刷很好理解,相當于把一個個刻有文字的小印章按所要印刷的順序排列成版,然后就可以重復的使用印制了,印完一個版面,可以把字再拆開,重新排列從而反復使用。
上個世紀九十年代,鉛印還正被廣泛應用,當時四色機聽都沒聽過。
當時鉛印印刷最多的是表格、聯單、宣傳單、紅頭文件...

使用活字比傳統的整版雕刻的印刷版節省了很多人力物力,幾萬個字可以反復利用。
一些常用字會單獨多做一部分
鉛印可以說是妥妥的繼承了畢昇老人家的印刷技藝
以前可能用木用泥來刻版,
如今鉛印是用鉛來鑄字,原理完全一致。

一粒粒鉛字就如同新華字典一樣有序的排列

下圖生銹的平臺是手動上紙的地方
